第198章 益州牧的选择(1 / 2)

北境小贤王 陆吾 1410 字 2个月前

凉风习习,宋民回头望了一眼宏伟的金城关,打马北上。

又一次出征了!

虽然今天出门腿稍微有点软,但事情一点也没有耽搁。

点将、出征,直到大军出了金城,这天才蒙蒙亮。

夏日的清晨最是宜人,空气清爽,风景绝佳,最是出征的好时辰。

这金城,已然成为了宋民心中不可磨灭的故乡。

看着他一天天的壮大,一天天变得宏伟,这是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

……

肃州大规模的军事调动,能瞒住大部分人的眼睛,却瞒不住有些人的眼睛。

在秦岭南麓,这里屯扎着五万大军,皆是川中精锐。

本就戒备森严的大营,在前几日,因为以为不速之客的到来,变得更加森严。

“王爷!”

中军大帐中,一名军候向居于首位的那名儒雅男子汇报道,“肃王调动了七路大军,合计兵力十五万左右,集结于武威郡,似有大战爆发。”

居于首位的儒雅男子,非是别人,正是益州牧大周恭亲王宋景林。

他姿态淡然,举止随和的喝着茶,“本王这个皇侄的本事可是不小呢,谁能料想到他会有如今这般功绩。七路兵马,合计十五万大军,集结武威郡,他还能做什么?当然是打匈奴了。人是好人,就是脑子还是有些笨,这个时候他打什么匈奴呢。”

帐下做的人不多,刚好两文两武。

“王爷,还是应当慎重,这若是被有心之人知晓,怕又少不得些许麻烦。”一手执纸扇的文士,提醒道。

话刚说完,就被对面的武将一顿怼,“这又何不能说的,论地位,

大家平起平坐,论辈分,他肃王怎么说那也是王爷的侄子,说这话有过错吗?就算是王爷当面教训,他也只能受着。”

文士摇头轻笑,便只好当做什么话也没有说。

“王爷,肃王大军北调,金城以内几乎是不设防的状态,若此时出兵,当时最佳时机。”另一名文士见状,接过话题说道。

“守节呐,本王历来颇为看重你的见识,但你这番话说的就很没有见识!”宋景林眼皮微微耷拉着,话说的不轻不重,但任谁也听得出来,人家这是有意见。

被唤做守节的文士,全名王守节,在益州,那是出了名的谋士。

自跟随在益州牧身边之后,那也干了不少的大事,立了不小的功劳。

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宋景林对他的信任度降了,说话总好像带点刺。

王守节左思右想没想通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这么忠心,有这么的足够多谋,王爷怎么会不信任他呢?

但直到有一次,他怜爱的抓着王爷侍妾的头发,纵马扬鞭。

他忽然间想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然后,就挺尴尬的。

这也让王守节提心吊胆了很多天,总觉得王爷会要了他的命,他甚至于为此都准备好跑路了。

可说来也奇怪,王爷对于他虽然说话总是夹枪带棒的,可却始终没有其他实质性的举动,走哪也都带着他。

王守节混谋士这一碗饭,那也不是白混的。

他想了许久,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关窍。

一个侍妾和一个谋士的价值,王爷的心中肯定早就算的清清楚楚的了。

不杀他,不找他的麻烦,仅

仅是因为他还有利用的价值。

仅此而已。

被宋景林训斥了一顿,王守节也不觉得有什么,他早就已经习惯了。

“守节这番话,我也不是很赞同。此时出兵,并非是最佳时机。金城以南,虽然兵力空虚,然而,武威郡距离金城不过咫尺之遥,肃王大军南下,不过两日便可越过金城南下,我们的时间根本不够。”手执纸扇的文士,开腔道,“况且,皇甫鸿屯扎在陈仓的军队可也不是摆设,而且,还增兵了。”

“南方各地盗贼蜂起,可朝廷却将皇甫鸿按在陈仓一动不动,究竟是什么意思?想必诸位心中应当是很清楚的,那就是在防着王爷呢。”

王守节不爽的斜睨了一眼这名文士,“田震,说就说,何必非要踩着我的脑袋呢!肃王大军南下,至少需要两日时间,以王爷铁骑的行军速度,两日时间,大事可成。只需在肃州南部站稳脚跟,后面的事情,不就很简单了。”

“至于皇甫鸿,朝廷让他屯扎陈仓的目的,恐怕不仅仅是提防着王爷,或许还在提防着此刻已拥兵二十万的肃王,还有曾经的董良和匈奴人。他只不过是朝廷的西北门户,看门的。王爷对付肃王,他可不一定会动手。”

“若王爷实在放心不下,将荆州的那一路军马调过来便是。以十万之兵,想来稳住肃州南部和皇甫鸿应当是足够了。有匈奴人在北边,肃王不可能将全部的军马南调。”

田震骂道,“你有什么值得我踩一脚的吗?我只不过是就事论事而已。匈奴人可不一定会在这个时候选择

南下,取道并州,比走肃州,对他们而言,可轻松多了。更何况还是在肃王已集结十五万大军的情况下,若换做是我,直接杀进并州,肃王这个霉头,我是绝对不会触的。”

“那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