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百姓,重在发展。
这是宋民所总结的,肃州前期定民核心政策。
百姓,是政治、军事生存的根基,是万源之水。
看着众乡老迷茫的眼神,宋民解释道:“所谓基于百姓,重在发展,简言概之,就是以百姓为根基,促进社会发展。不好意思,又深了点,那再简单点。就是以百姓为天,让百姓首先过一个能吃饱能穿暖的日子,而后,让百姓更富,生活的更好。如此,肃州的其他一切,才会跟着逐步得到提升,达到一个良好的状态。”
一众乡老,再度陷入了迷茫。
比方才还要浓烈的迷茫!
宋民这一番话听在他们的耳中,宛若仙音。
但他们更直观的感受是,这话听着像是天方夜谭。
即便他们这些生活在底层的穷苦百姓,也觉得作为一个皇族,不应该以百姓为天。
尽管他们希望如此,但他们不想如此。
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皇族,应该是百姓的天才对。
“殿下,万万不可。”那头发花白的老头顿声高呼。
宋民眼睛顿时一瞪,“收起你们固执保守的观念,我堂堂亲王把这番话都说出来了,关乎你们自身的利益,你们却还要犹豫?”
这话像个一根针,忽然间扎到了几位乡老的心头。
是啊,这是关
乎他们自身利益的。
他们为什么还要犹豫呢?
他们是这么想的,也觉得肃王殿下这一番话很有道理,可他们依旧还是有些胆怯。
数百年根植在他们心中的东西,不是一个念头就可以破开的。
与他们而言,这无异于于天争斗。
宋民看出了他们的犹豫,在他们的脸上,他算是了解了阶级思想的可怕。
“你们在犹豫什么?犹豫你们会失去性命,会丢掉亲人的性命?就这乱世,你们还有什么可失去的。若再不思进取,你们面临的结果,我想应该很简单。”宋民沉声喝道。
他很想顺带告诉他们一句,即便是有他这个肃王爷在肃州蹲着,朝廷也依然在想着放弃肃州,来作为和匈奴人转圜的机会。
肃州放弃了,他这个肃王应该是有活命的机会的。
可他们这些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又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答案不言而喻,匈奴人可没有一个攻城略地而不扰民的习惯。
他们最好的结局是沦为奴隶,而糟糕的结局,必然是妻离子散,魂归星野。
周老爷子这个曾经必然是个匹夫的老家伙,是第一个幡然醒悟的,第一个想通了的。
“殿下请吩咐。”这一次,他的态度很谦卑,语气低沉而有力。
宋民环视众人,
点了点头。
“本王以为,在如此世道,百姓想要生活的顺遂有吃有喝有衣穿,首先地乃是根本,其次是水利,这是我们应当贯彻执行的第一条政策,土地政策,还地于民,兴修水利。之前本王有下过类似的命令,但收效甚微,倒也没有其他的原因,仅仅是肃州这些地方官,瞧不起本王而已,但现在不一样,地方官,我来定!”宋民打算要开的会,总算是步入了正题,开了个头。
这一番话,在他看来其实很理所当然,甚至于步子迈的还有点小。
但在对这个时代彻底的了解过之后,他对这些并不抱有一个非常好的期许。
一切,都是未知数。
尤其是还地于民!
几个老爷子再度面面相觑,震惊的像是见到了玉帝大战西王母一样。
“具体如何施为,你们各抒己见吧。”宋民一看他们这样子,索性直接问道。
从这几个老爷子从震惊中回过神来,黄花菜早特么被人啃完了。
“还地于民,还地于民……天可怜见,我们百姓,总算是有地了。”那塌塌鼻激动的直接老泪纵横,哭的稀里哗啦的。
他这一嗓子出来,其他的几人也是深有感触。
他们这些人几乎祖祖辈辈都在耕种着地主的土地,他们,没有土地的支配权。
宋
民一拍额头,无比的郁闷。
这会到底还能不能开了,从开始到现在,他们不是震惊的张口结舌,就是激动的稀里哗啦。
我他么总归就说了三句话啊,你们至于这个样子嘛。
敲了敲桌子,宋民说道:“诸位乡老,本王在问你们话呢!”
好言相劝不行,那就整点威严的。
“殿下,可按户均分。”塌塌鼻哭的快,收的也快,立马就说道。
宋民目光横扫,“其他人呢?”
那唯一的黑头发老头说道:“殿下,按户均分绝不现实,草民愚见,可划分军田、民田,民田则按实际人口划分。天下动乱,肃州更甚,必须时刻保持军队的强盛,百姓才能真正的安居乐业。只要有兵,就必然涉及到军饷。”
“草民以为,还地于民之后,增加赋税,用于官府开销及军饷。而军田所产,则悉数归入粮仓,以备不时之需。肃王殿下在肃州开创了军饷的先例,草民以为是上上之策,军饷虽然是俗物,但足以凝聚军心,练就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