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章 大明危机(1 / 2)

大明开荒团 燕市酒徒 1639 字 2个月前

李肱给大家介绍大明现状:“大明今年状况更不好。广东、福建雪灾已经显现后果,家中断粮的人越来越多。可是大家都不知道向哪逃荒。就靠我们要移民400万这根救命稻草撑着,才没酿出大祸。

山西、陕西春天的暴雪冻死了春苗,又来一场大地震,更是雪上加霜。边民民心动荡,就靠军镇镇压,才勉强安定。

黄河、淮河流域今年大旱,又起了蝗灾。庄稼大量减产,灾民本就遍地,现在情况更糟。听说运河两岸,已经到处是灾民,饿死的人每天都是成百上千。

长江流域相对好些,可是京师和边疆军兵都靠这里米粮,也左支右绌,捉襟见肘了。总体来说,大明比去年更困难。”

李易见李肱说完,点了点头,又对任月道:“任月你说说辽东情况吧。”

任月道:“辽东都是一茬粮食,司令说的小冰河期天气转冷,对这里影响不大。刚开出的荒地地力又强,苞米平均亩产600斤以上。高粱也有500斤。尤其是李胜义军屯的土豆,今年向北种到了沈阳那边,种了大约200万亩,用的都是辽东本溪以东逃难的灾民耕种,平均亩产3000斤,李胜义养的猪都不吃做土豆粉剩的渣子了,都是直接喂土豆了。这边饿死那么多,他可真祸害人。司令你可得管管了。”

任月汇报完辽东大致情况,还不忘结尾黑李胜义一把。当年在向阳大院,任月作为小管家,最头疼的就是李胜义。大错小错一大堆。任月管他,他倒是不敢不听,因为任月的背后,是大师兄的拳头。可是过后就忘,大师兄的拳头他挨的最多。

任月总说李胜义是属猪的,记吃不记打。这回好,李胜义真的迷恋上养猪了。还越养越多,南方去辽东的师弟,哪个临走他都要送许多猪崽子,美其名曰:

“苟富贵,勿相忘。”

其实就是李胜义实在太爱吃肉了,一顿不吃肉,就耷拉脑袋,像饿了他几辈子似的。

李胜义被显通寺收进庙年纪比较大,已经9岁了。父母是哪里人他不记得,父母怎么死的他也不记得,他记得的就是饿。

去讨、去偷、去翻垃圾堆……,反正几岁就没了父母,他靠自己生物本能,居然活了下来。

别的许多师弟进庙的时候都很小,不记得在世间流浪的苦。他记得太清楚,所以比别人更喜欢吃的东西,尤其是肉。

他是第一个死心塌地,彻底跟着李易混的。就是因为李易在显通寺就给他们加餐,由一日两餐变三餐。虽然是素馅大包子,那也让李胜义做梦都乐醒。

至于以后李易带他们到庙外吃肉,他就不知道怎么表达对大师兄的感情了。李易离开显通寺的时候,他坚决要跟着走,大家左说右说,告诉他用不了多久,大家都去,好不容易才安抚住他。

当时把李易感动够呛,后来才知道,感情这厮就是怕离开李易,吃不到肉,根本不是舍不得李易走。

现在李胜义自己当家做主了,后勤他就管一件事:养猪!

李易问李胜水:“你最后从辽东回来,李胜义怎么直接喂土豆了?”

李胜水道:“土豆太多了,做粉也用不了那么多。李胜义就多养了几万头猪。”

李易拍了一下桌子道:“这个败家子,不管真不行,祸害钱啊。”

崔芸道:“比祸害钱,谁能和司令您比啊,李胜义祸害几个土豆子值几个钱,您大笔一挥,就是一亿两银子啊。”

李易看形势不妙,崔芸有向自己开炮的意思,赶紧岔开话头道:“崔芸你还是说说,去年辽东移民保险金怎么收的吧。”

崔芸道:“去年的移民,今年保险金折半收的,算是优惠政策。200份保险

单和一些额外移民到辽东的,本应该收500万两左右的银子,可是辽东粮食太多,根本卖不出去,只好收了粮食,价格随行就市,按一两银子3石玉米收的。1500万石玉米,都在各地部队中屯着,秋收后就上冻,粮食运不出来,不能换成银子,愁死人了。”

崔芸可是一个好管家,她讲究落袋为安,银子不馊不酸,好储存。粮食入冬还好,明年春后一下雨,就会有大量损耗。

李易道:“崔芸,你说我们的存粮和土豆,够不够200万人吃一年?”

崔芸道:“当然够。啊,我明白了,你是打算把这些粮食消耗出去。不对啊,那也不划算啊,我们把粮食换成了钱,就算500万两银子变成了1000万,可是还是亏很多钱啊。”

李易道:“不错,我们把银子换成了几条驿路,世界上最好的路。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你没听说过吗?”

崔芸摇头,认真道:“真没听说过。”

李易道:“那你现在不就听说了嘛。银子流通起来,才是好东西。不流通放那,和铁疙瘩没区别。我们得让手里的银子流通起来。哦,捎带说一下我和李行长研究出的好玩意。”

李易说着拿出几枚圆形钱币,有金币,有银币,还有铜币,传示大家。

崔景荣仔细审视着手里的金币和银币,边缘做工很精美,是麦穗,还有几个阿拉伯数字1618,现在李易把阿拉伯数字已经通过报纸,在全国普及了。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