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黄山云雾锁峰尖,
险路攀援何惧难。
天都莲花相对出,
霞客壮志凌九天。
话说那日乃初四,徐霞客一大早便起身攀登黄泥冈。他走了约莫十里路程,只见眼前景象愈加雄奇。原本笼罩群峰的云雾,如同一层层幕布缓缓揭开,露出一座座奇峰峻岭。徐霞客看得入了神,不由得感叹道:“黄山之美,实乃天地间不可多得之奇景也!”
一路观赏,不知不觉间,徐霞客来到了文殊院前。他心中暗想:“此处乃是前年未及探访之地,今日得见,当真是天意!”想到此处,霞客不禁面露喜色,脚下步伐也轻快了几分。
且说霞客立于院前,背靠玉屏峰,左瞰天都峰,右望莲花峰。两峰巍然挺立,如两个巨人相对而立,势如争雄。霞客看得入迷,心中感慨万千:“前年之遗憾,今日得以弥补,此行当真不虚!”
正当霞客在庙前徘徊之际,忽见一僧人自峰顶而下。但见那僧人身着僧袍,随风轻扬,面色平静,神情淡然。那僧人见霞客独立院前,便走上前来,合十道:“阿弥陀佛,施主独自在此,可是在欣赏这黄山美景?”
徐霞客闻言,忙回礼道:“正是,不知大师从何处来?”
那僧人微笑答道:“贫僧乃一云游之僧,法号澄源。适才从峰顶下来,见施主独立于此,想必也是个爱山之人。”
徐霞客听罢,不禁大喜,道:“原来是澄源大师。在下徐霞客,正是为游览黄山而来。不想在此与大师相遇,当真是缘分。”
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澄源和尚问道:“不知徐施主可曾登临天都峰?”
徐霞客答道:“尚未,听闻天都峰险峻难攀,在下正踌躇未决。”
澄源和尚闻言,笑道:“此峰虽险,却是黄山绝景所在。若徐施主不弃,贫僧愿做向导,与施主同登天都。”
徐霞客闻言大喜,连忙抱拳道:“如此甚好!多谢大师。”
就这样,霞客与澄源二人结伴同游,一边攀登,一边谈论黄山的奇景异石。霞客心中暗想:“此番遇见澄源大师,当真是求之不得。有此良伴,此行定能饱览黄山胜景,不枉此生矣!”
当下二人携手同行,朝着天都峰进发。这一段奇遇,正应了那句古语:“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诚不欺我也!
且说徐霞客与澄源和尚相谈甚欢,不觉间已至文殊院前。徐霞客抬头远眺,只见天都峰巍峨矗立,云雾缭绕,宛若仙境。他不由得指着天都峰,对澄源和尚道:“大师请看,天都、莲花皆为黄山之胜,然天都峰险峻难攀,若今日不登,恐今生再无缘得见峰顶奇景。”
澄源和尚闻言,面露微笑,答道:“天都之险,自古所传,然路途崎岖,少有人敢行。若施主真有此志,贫僧愿相伴同行,共登天都之巅。”
徐霞客听罢,顿时兴致大增,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他拍手称快道:“大师高义!如此甚好,咱们这就商议一下行程。”
正当二人商议之际,忽听身后有人言道:“阿弥陀佛,二位施主且慢。”
徐霞客与澄源回头一看,原来是文殊院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僧。那老僧双手合十,语重心长地劝道:“天都虽近,无路可登,莲花峰路途虽远,却有捷径可行。何不先游莲花,待他日再来天都?”
徐霞客闻言,却是摇头不已。他性情刚烈,哪肯轻易退步,遂开口道:“老师傅有所不知,黄山一游,若不登天都,岂能言游尽此山?今日登峰,便以天都为先!”
说罢,徐霞客又转向澄源和尚,问道:“大师以为如何?”
澄源和尚见徐霞客意志坚定,微微颔首道:“既然施主心意已决,贫僧自当相陪。”
随从仆人们听闻此言,不由面露难色。有胆小的欲言又止,有年长的低声道:“老爷,天都峰如此险峻,咱们还是三思啊。”
徐霞客见状,挥了挥手道:“尔等若是害怕,大可在此等候。我与澄源和尚同去便是。&34;
仆人们见主人心意已决,虽心有畏惧,但仍勉强应道:“小的们遵命。”
眼看事已至此,那老僧也不再多言,只是双手合十,低声念了句:“阿弥陀佛,愿二位施主平安。”
徐霞客与澄源和尚向老僧告辞,转身便往天都峰方向行去。只见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边走边谈,渐行渐远。
这天都峰虽说是黄山三大主峰之一,却也是最为险峻的一座。古人有诗云:“黄山天都大,天下无何有。”可见其险峻非同小可。
却说僧俗二人来至峡谷,朝天都峰侧行而去。原本还算宽敞的山路,此时渐渐变得狭窄起来。但见巨石如流蛇一般蜿蜒其间,荆棘灌木遍布路旁,行走起来甚是艰难。
徐霞客手持竹杖,在前探路。那澄源和尚则走在前头,为霞客指点迷津。二人时而抓扯草木,时而攀援石壁,无不步步为营,小心谨慎。
来到石块丛密之处,徐霞客与澄源和尚便如穿花蝴蝶一般,在石缝间穿梭而过。遇到崖壁陡斜之地,二人便紧贴岩石,如壁虎般小心翼翼地前行。
正行之间,忽见前方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