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父皇,儿臣请求出战!(2 / 5)

无法想象的事情。

王小娥本身缝补功底,女红和刺绣的功底就很好。

家里也有台织布机。

但苦于没有原料。

每年也织不了多少布。

更卖不了多少钱。

可对于纺织机,她算是比较熟悉的。

上手很快。

只学了半天便差不多掌握了纺织机的用法。

随后就能跟上那些老工人的步伐开始了织布。

大明纺织工厂,就这么开始步入了正轨。

朝廷普遍不看好他们,觉得这纺织工厂应该开不了几天。

果然如同他们猜测的那样。

那些女工进入纺织工厂还没干几天。

就被家里的男人拉着离开了。

他们觉得自己的妻子这样抛头露面,让他们十分没面子,好像他们养活不了家庭一般。

好在王小娥的丈夫算是明事理的。

虽然一家人都没什么文化。

却也没觉得王小娥干了什么败坏门风的事情。

最终纺织工厂加上老工人,人数定在了一百人左右。

“我就说嘛,这什么大明纺织工厂肯定会倒闭的。”

“放心吧,做不久的。”

“能在里面做的女人都是什么风骚劲,居然抛头露面。”

“恶心,真不怕别人戳他们脊梁骨。”

类似这种风言风语越来越多。

甚至还有百姓在这里摇旗呐喊,让他们把大明纺织工厂给停了。

不能让这些女人在里面伤风败俗。

可随着天雄军派出一百人来这里驻扎之后。

那些捣乱的人便也不敢近前。

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了。

……

赵大山有些心疼地望着自己的妻子。

“小娥,如果真的很累就别去了。”

“不累的,每天都在那里坐着,累啥呀?而且还能和工友聊天,最重要的是还有银子拿。”王小娥带着笑说道。

“可是到现在也没见着银子影子呀。”

“今天就是发月俸的时候,上个月我们组的组长跟我说,就属我的计件数量最多。估计月俸应该不会少。”

赵大山听到这话一阵沉默。

脸上皆是羞愧之色。

随后猛烈地咳嗽了两声。

过年前后。

为了多抓两条鱼,改善家里的伙食。

也为了能卖点钱给家里补贴。

寒冬腊月的日子里,赵大山跳进了运河里抓鱼。

结果便感染了风寒。

这一染便是半个月没下床。

这也是为什么王小娥如此坚定地签下自己名字的原因。

如果这个月她什么都不干的话。

家里的银子和粮食撑不了俩月。

“若不是我没用,岂能让你去干这些抛头露脸的事情。”

王小娥握着丈夫的手说道:“大山,这不丢人。工厂里面都是女工,管我们的也是女工。工厂的掌柜的范毓敏也是当朝大官的女儿……哦,他应该叫厂长。”

“我们每天干的都是正经事,跟在家里干的事没什么不同。只要今天月俸到手,就说明这不仅是一件正经事,还是一件能赚钱的正经事。”

“等你的病好了,咱家就有两个人赚钱,要不了多久就能去东市买房子,能给小虎每天吃上肉,能让爹娘每天喝上粥。家里的窗户也该缝纸了,所以大山,别再说这样的话了。”

“可外面的那些人天天戳你们的脊梁骨。”

“他们也不会给我们粮食吃啊。”

听到这句话,赵大山再次沉默了起来。

王小娥说得有理。

外面那群人不管再怎么戳他们脊梁骨。

又与自己何干呢?

又没吃他们家的米面。

王小娥离开家门之后,隔壁的刘娘也推开房门。

仿佛是掐着点,等着王小娥推开房门似的。

“哟,小娥。又去上工啊?工厂给你发银子了吗?别到时候帮别人干了一个月的活,工厂却不发银子。那丢人可就丢大发了。”

一边说刘娘,一边嗑着瓜子。

王小娥压根就懒得搭理刘娘。

刘娘每天说话都不怎么讨喜。

甚至显得有些刻薄。

王小娥不喜欢他。

她造就朝着前方的工厂走去。

这一路上有不少百姓。

大多数都是过来看戏的。

因为说书人几乎每天都在报纸旁边讲解着工厂的合同。

并且宣传进工厂有多么多的好处。

普通百姓思想本就迂腐。

无论说书人说得多么天花乱坠。

他们始终认为招募女工就是一件笑话。

甚至觉得工厂不可能给他们发银子的。

说不定就是白帮工厂干了一个月活。

今天也是三月的第一天。

京城还在下着雪。

每个人的身上都穿上了棉服。

带着诙谐的表情,望着那一个又一个走进工厂的女工们。

自从棉服降价了之后。

大多数百姓都能买得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