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2章 奇怪的风扇设计(2 / 2)

在一号支点上使用新的非接触磁性轴承,那其实也用不到更多参数。

而很快,常浩南便明白过来,为什么对方说这不像是一台军用航发……

“这个尺寸……如果换算过来的话,直径怕不是得到一米三左右?”

一名工程师在纸上简单计算了一番之后抬起头,露出颇为震惊的表情:

“他们到底想造出来个什么?”

要知道,大部分军用航发,为了保证高速性能,都不会采用特别夸张的涵道比。

一般情况下,战斗机用的大推力航发的直径大概也就在1.1米左右,而中推则要缩小到0.9米附近。

这个1.3米的直径放在正常比例的航发上是什么概念呢?

图160轰炸机上那个NK32,也才1.45米左右而已。

这种尺寸,一般都是照着20吨推力往上,去给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去设计的。

但这都21世纪了,哪还有人会选择这条技术路线?

不过,对于常浩南来说,这倒不是什么问题。

F135/136为了满足F35“单发重型机”,还要进行垂直起降的推力要求,确实选择了一个更大的风扇尺寸。

如果他没记错,应该是1.27米。

算上机匣包围的结构,确实就差不多是1.3米附近。

反而更加验证了刚刚的猜测。

真正让他在意的,是这个叶片的外形。

常浩南前世当然没有接触过F135或者F136的详细设计参数,不过F35B在垂直起飞的时候,是可以直接看到升力风扇的。

哪怕仅从肉眼都能分辨出来,眼前这个叶片,和他上辈子看到过的截然不同。

而与此同时,坐在旁边的张振华也发现了不对味。

但不是形状。

“常总,英国人这个叶片……是不是轻得有点过分?”

他凑到常浩南耳边,小声询问道:

“我虽然只是估计,但按照它这个尺寸,除非完全挖空,把壁厚设计到非常薄,否则就算是用上钛合金,也不可能拿出这个重量来吧?”

一时间,整个会议室都陷入了沉默。

“或许英国人本来就给了我们假数据呢?”

很快,就有人给出了非技术层面的猜测:

“根据我的经验,他们过去可没有这么好说话,什么好处都还没看见,就敢把设计参数拿出来。”

这个观点,倒是得到了不少认同。

镐飞集团早在80年代末就开始和罗罗有过合作关系,可以说是国内最了解英国人是什么德行的一群人。

只要有事,往坏处想大概率没错。

不过,也有不同意见:

“以罗罗的水平,就算是假数据,也不可能有这么明显的漏洞吧?”

“而且他们也没必要这么干。”

张振华补充道:

“想让我们认同调查报告的结论,肯定是要把合同给签了的,真实数据他们早晚都要给,如果觉得提前拿出来有风险,那完全可以等合同签完之后再说,没必要搞这么个低级的假方案出来……”

众人你来我往,提出的猜测也是越来越离谱。

最后自然也没争出个一二三来。

只好把目光重新投向坐在首位的常浩南。

但后者此时也有点拿不定主意,只好给出一个折中的方案:

“不管怎么样,先模拟一下这个叶片的性能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