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皱眉。
晋王让他们打拉锯战,将士必然身心疲惫,而且围城久了,城中恐怕也会出现惨绝人寰的事。明明他们的势力占据优势,晋王却不让他们一鼓作气,真是憋屈。
想到这里,黄思严抓过旁边的茶壶,仰头往嘴里咕噜咕噜地灌了半壶水,然后看向郭迁:“殿下那边可有消息?”
这个殿下自不是晋王。
郭迁将信递给了黄思严:“今日刚收到的,小人正准备告诉将军。”
黄思严利落地翻开信,一目十行,几下就扫过了。
看完后,他拍着大腿,哈哈大笑起来:“妙,殿下这招实在是妙。我这就写信给晋王。”
郭迁拦住了他的手:“再等等,咱们还没打就表现出了不耐烦,不好。况且喻百胜一直跟将军不大对付,您要做的事,他必定会阻拦,不若等围个襄州几日再提出来。喻百胜这人没什么耐性,到时候他肯定也厌了,不但不会阻止,反而还会帮将军说话,如此成功的概率更大。”
黄思严赞许地看了郭迁一眼:“还是军师有办法,就依军师的。”
说着他站起身,重新套上了铠甲:“我出去看看兄弟们都收拾得怎么样了。”
在金州呆了两日,大军继续往西,到达襄州。
这次围攻襄州的大军足有八万人之多,其中黄思严和喻百胜各自领兵四万人。喻百胜手里本来只有两万人,要少黄思严一倍,他心里不服气,想将黄思严的人拉过去,可又始终不得其法,便向晋王哭诉。
到底是跟自己从小一块儿长大的亲信,晋王对喻百胜肯定要信任得多,这次就又派了两万人给他。
襄州之乱,很多是乌合之众,见风使舵,一看到朝廷大军便溃散了。
真正受不了揭竿而起,现在还在坚持的反民,估计只有两三万人。而且这些人使用的都是都是抢来的四州驻军的兵器,比较破旧,有些还生锈了。
无论是在兵力还是武器上,他们都不占优势。
八万朝廷大军,想要拿下叛军,易如反掌。
可碍于晋王的命令,他们只能憋屈地围了襄州,在城外露营扎寨,偶尔做做样子,派出一队人佯装攻击,很快又退回来。
如此反复,造成一直在打仗,但襄州太难攻打的假象。
没几天,军营内大家都有些心浮气躁了。
因为襄州城里的反民也不是吃素的,他们逐渐觉察到朝廷的军队不知什么原因,目前并没有认真要对付他们的意思。
这对他们来说可是个机会。
城里的反民开始试图逃跑,只要逃出城,逃到大山中,朝廷就拿他们没办法了。为了避开朝廷大军,他们经常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半夜活动。
于是,黄思严和喻百胜的大军也不能好好睡觉了,每天晚上都要安排士兵盯紧了四个城门并巡逻。
现在天气还不算冷,等到十冬腊月,天气严寒,晚上还要苦逼地守夜,只怕时间长了,将士们都会出现惰性。
黄思严故意当着喻百胜的面抱怨了几回。
喻百胜虽然喜欢跟黄思严对着干,但这事他也讨不到好,他心里其实也不乐意,所以一开始,他还嘲讽黄思严吃不得苦,到后面,他也不吱声了。
见他不开口,黄思严就知道时机到了,立即给晋王写了一封信。
大意是,长时间围而不攻,士兵懈怠,城中的反民却日益壮大,许多原本忠于朝廷的百姓恐怕都会被他们说动。因此,黄思严恳请晋王给个机会,放平民百姓出城,若担心其中混杂了反民,可将其分批送往南越垦荒种地,为大景增加粮食产量。
同时,也能避免战争给八万大军带来的伤亡。
他没挑明,但晋王又不是傻子,看完就明白了他这封信背后的含义。
黄思严这是提议将这些反民或是牵涉其中的族亲都送去南越垦荒种地,为江南驻军屯粮,等将襄州城掏空之后,襄州也可不费一兵一卒就不攻自破。
这个点子真是戳到了晋王的心坎上。晋王现在隐隐有脱离朝廷,自立为王的倾向,但要跟朝廷对着干,他欠缺名正言顺的借口,也缺银子和粮食,前者还可以寻找时机,后者却不可能凭空跳出来。
这次襄州之乱持续的时间虽算不上很长,但波及四个州府,涉及造反的便有七八万人之多,虽然其中有一部分是混混,趁乱牟利的,但真实的反民数量也不小。
而且这些人都有亲戚朋友,若是要株连,只怕要牵扯出几十万人。
这些人可都是劳动力,都杀了未免太可惜了,他们每年可是要为朝廷缴纳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两银子的赋税。
不杀吧,又不能杀鸡儆猴,震慑这些刁民。万一其他州府的刁民见状有样学样怎么办?
黄思严这个提议,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若实施得好,还能为晋王提供不少后勤支援。
而且于子林就在南越,